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语文 - 正文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广东省汕头市实验学校2015届高三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来源:2exam.com 2014-11-27 15:05:50

汕头市实验学校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语文科试卷
本试卷共8 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癖好/避暑徜徉/偿还中肯/中饱私囊
B.揣摩/惴惴泥淖/旱涝角度/天涯海角
C.畸形/绮丽摇曳/游弋间距/挑拨离间
D.匮乏/馈赠澄清/瞠目安宁/息事宁人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组是
近几年,国内许多风景名胜区实行“一票制”,将景区内多个景点门票捆绑搭售。这种做法引起了人们的置疑和不满,许多游客认为这是变相涨价。一个知名景区要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赢得游客的口碑,如果过分依赖“门票经济”做“一锤子买卖”,对游客的意见充耳不闻,一意孤行,一旦引起游客的反感乃至抵触,就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A.置疑B.一锤子买卖C.充耳不闻D.乃至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日,一名女乘客晕倒在公交车内,司机当机立断,和4名热心乘客一起将患者送到医院,患者很快转危为安,司机和乘客的爱心之举赢来了网友一片点赞。
B.清华大学联合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未来交通研究中心,他们试图寻找解决北京雾霾天出行困难的破解之道。
C.“侃”是特有的北京人的休闲方式,也是谈生意的重要形式,就像广东人的喝早茶,许多生意往往是在“侃”中谈成的。
D.为加强巡视队伍自身建设,中央对巡视组组长采取“一次一授权”的管理制度,这种创新,相对减弱了巡视组组长自身发生腐败的风险系数。
4.将下列语句重新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孩子的学习兴趣更浓,学习动机也更明确
②学前教育重要的是让儿童积累感性的经验,丰富处理问题的策略,真正做到智能上的提高
③才有利于提高智能,也有助于进入小学后系统地学习其他知识
④因为学龄前的儿童并未发展出足够的抽象性、概念性思维
⑤所以只有从游戏的亲身体验中获取渗透性、经验性的知识和技能
⑥对于幼儿园的孩子而言,在游戏中积累零散经验越丰富,在上小学后学习的效果就越好
A.①④⑥⑤②③ B.②⑥①④⑤③ C.④⑥②①⑤③ D.⑥⑤④③②①
二、古诗文阅读(共3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有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后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①。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准对曰:“《洪范》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太宗怒,起入禁中。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有诏召二府入,准□言曰:“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而知准□可用矣。即拜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太宗览奏不怿,曰:“古羌戎尚杂处伊、洛,彼蕃夷易动难安,一有调发,将重困吾关中矣。”准言:“唐宋璟不赏边功,卒致开元太平。疆场之臣邀功以稔祸,深可戒也。”帝因命准使渭北,安抚族帐,□徙仲舒凤翔。
真宗即位,迁尚书工部侍郎。六年,迁兵部,为三司使。时合盐铁、度支、户部为一使,真宗命准裁定,遂以六判官分掌之,繁简始适中。景德元年,契丹内寇,纵游骑掠深、祁间,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意。准曰:“是狃我也。请练师命将,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是冬,契丹果大入。因请帝幸澶州。高琼麾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敌数千骑乘胜薄城下,诏士卒迎击,斩获大半,乃引去。
天禧三年,真宗得风疾,刘太后预政于内,降准为太常卿、知相州,徙安州,贬道州司马。帝初不知也,他日,问左右曰:“吾目中久不见寇准,何也?”左右莫敢对。帝崩时亦信惟准与李迪可托,其见重如此。
(节选自《宋史列传四十》)
[注] ①郎中是官,直学士是职,吏部东铨是差遣,有实际职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       谢:谢罪
B.是狃我也                   狃:轻侮
C.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   证:证明
D.太宗览奏不怿               怿:高兴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有诏召二府入,准□言曰
②而知准□可用矣
③帝因命准使渭北,安抚族帐,□徙仲舒凤翔。
A.①因  ②而  ③而       B.①乃  ②为  ③而
C.①而  ②为  ③乃       D.①则  ②之  ③因
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
B.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
C.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
D.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寇准年少有才且诚实。他通晓《春秋》三传,19岁就考中进士;有人建议他面见太宗时不妨虚报年龄,以免被太宗认为年少而除去功名。寇准却认为欺君不妥。
B.寇准为官耿直执着。与皇帝谈论国事意见不合,使得皇帝非常生气而要离开,寇准牵扯皇帝衣服不让离去,直到有了决断才离开。
C.寇准认为朝廷应该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控制。皇帝于是任命寇准出使渭北,安抚蕃户,又调走了温仲舒到凤翔。
D.寇准抗击契丹显出谋略。他通过分析及时训练、调遣军队进行防御,而且请得皇帝驾临澶州增加官兵士气,最后大败契丹军队。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4分)
②请练师命将,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3分)
(2) 从“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这句话可以看出寇准怎样的个性特点?从文中选取两件能体现他这一性格特点的事例?(请进行概括说明)(3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词的上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分析。(3分)
(2)这首词为辛弃疾罢官乡居期间所作。词的最后两句,作者将“城中桃李”与“春在溪头荠菜花”作对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追求?(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韩愈《师说》)
(2)且夫天地之间,    ,           ,虽一毫而莫取。(苏轼《赤壁赋》)
(3)       ,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4)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     ?(姜夔《扬州慢》)
11、(1)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2)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3)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4)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2、C、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A项,“不过这番话对于未脱离“疵境”的作者恐未免是高调。”不大适合“作文未脱离“疵境”的作者”。B项将“只有良师 益友,才可以医治这两种毛病。”的“只有……才……”改为“只要……就……”。C项从文本第一段末可知。D项从文本第二三段可知。E项丢掉了“我认识许多前一辈子的人,幼年经过科举的训练。”
13、B 【解析】理解文中的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B
此题的重要概念“精进的程序”是文本的论证对象。A项,必要条件变为了充分条件。C项,丢掉了“天资人力”两个条件。D“与初学者无关”无中生有。
14、【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学习命意用字造句布局及作文的规模法度,并多加模仿。(2)对自己的作品作客观冷静的评价,并加以修改。(3)请教良师益友,虚心接受他们的意见和建议。(4)写作之初养成纯正的写作手法。(1点1分,照抄原文不给分。)
1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他达到了了朱光潜所说的“化境”(1分);他的演技精湛,可以将各种角色演艺得淋漓尽致,说明他将自己的“稳境”升华为了“醇境”(1分)。最重要的是,他人品高尚,德艺双馨,在人品和学问上都下了一番大功夫。(2分)
【解析】用文中的观点来分析题干列举的文本之外的现象。此题考查学生对“精进的程序”四个境界的把握,文中最后一段“这一切都是“匠”的范围以内的事,西文所谓“手艺”(craftsmanship)。要达到只有大艺术家所能达到的“化境”,那就还要在人品学问各方面另下一套更重要的功夫。”根据这里的两个条件可知演员陈道明是已经达到了化境的。
16、卡米拉是一个热爱生活、渴望真情、容易知足的昏睡了四十年的病患。(2分)在梦境中,卡米拉嫁给了穆拉德,她“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了”; 她还认为“穆拉德是个既懂得爱又感情专一的好丈夫,也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可见她是个渴望真情的女人。(1分)她容易知足,表现在面对再普通、再平常不过的生活,卡米拉“认为自己的幸福一点都不平凡,充满了神奇,难遇难求,那是上天对她的偏爱”。(1分)
17、车祸的发生、卡米拉昏睡了四十年、穆拉德早已跟别的女人结婚是现实(1分);卡米拉与穆拉德结婚生子、夫妻俩过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卡米拉还照看自己的孙子等内容是梦境(2分)。作者对卡米拉的梦境进行了详细的描绘,尤其是对穆拉德的“既懂得爱又感情专一”以及“还像从前一样浪漫”等的描述具有较强的讽刺意味。另一方面用没有结婚的事实与子女满堂的幻觉进行对比形成矛盾冲突来凸显卡米拉形象的悲剧意味(2分)。
18、“命运真是对她不薄,让她做了一辈子梦”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理解(每一个角度给3分):第一个角度,运用反语,命运对她不是不薄,而是让她的命运充满悲剧性。(1分)因为如此珍惜爱情、极易满足的卡米拉所希望的能和丈夫相亲相爱、能过子孙满堂的平凡的幸福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是极其无奈又极具悲剧色彩的。(揭示出悲剧的内涵给2分)
第二个角度,命运对卡米拉真的不薄。(1分)因为现实中她的未婚夫穆拉德并未像卡米拉所梦到的是一个既懂得爱又感情专一的好丈夫,还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而是一个等不及卡米拉醒来就和别人结婚的薄情之人。命运对卡米拉不薄,让她四十年来躲开了世间的人情冷暖、纷纷扰扰,一直在梦中享受幸福。(分析出“不薄”的内涵给2分)
19、(4分)平常:(1)用平常心对待自己所取得的成就。(2)用平常心对待自己所遭受的苦难。(每点1分,共2分))不平常:(1)才能智慧不平常;(2)人格品质不平常;(3)成就影响不平常。(答对2点即得2分)
20、(1)(3分)运用拟人等方法(1分),形象地表现出沈从文的作品现在有魅力,将来也会有永久的生命力(1分),会拥有越来越广泛的读者(1分)。
(2)(2分)鼓励作者在逆境中要保持乐观心态,表达深厚的叔侄之情(1分);同时体现沈从文身处逆境却豁然达观(1分)。
21、(6分)(1)“文革”高潮时,我们见了面不方便说话,他也不忘给我叮咛和鼓励:“要从容啊!”(2) 对文革期间被逼扫女厕所一事进行自我调侃,言语幽默。(3)开完斗争会后,他揭下背上那张“打倒反共文人沈从文”的标语一看,说:“那书法太不像话了,在我的背上贴这么蹩脚的书法,真难为情!他原应该好好练一练的!”(4)他被下放到湖北咸宁干校劳动,还不忘给我来信跟我说双溪的荷花很灿烂;在此期间,身边无任何参考,仅凭记忆,他完成了二十一万字的服装史。 (每点1分,4点4分,自己的感想,体会2分)
22、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①不要惧怕命运的神秘  ②别忘了自己还有一半的命运  ③运用你手里所拥有的去获取上帝所掌握的(或:用你自己的一半去获取上帝手中的一半)(每句2分)
【解析】只是一道填充语句的题目,填充时注意上下文的语意关系。第一句注意后面的对称句“不要惧怕命运的无常,虽然有时它来去无踪”,前面也应是“不要惧怕命运——”,再结合“深不可此”,可以断定是“神秘”等词语;第二句注意后面的对称句“在你得意忘形的时候,别忘了上帝手里还有一半的命运”应是“别忘了自己手里的一半命运”;第三句是总结的句子,应该掌握自己手中的一半,争取上帝手中的另一半之类的语句。
23、今年,绝大部分省属高校的招生人数都比去年有所增长(2分),其中广东财经大学增幅最大(1分);大部分省属高校的录取人数都在5000以上,并且绝大部分招生人数都是投放到广东省(2分)。(意思答对即可。语言简明1分)
24、题解
(1)对材料的理解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 “没”就是不足,缺陷;“有”即优势,长处。
甲强调生活环境对人物质生活质量的决定作用,透过“科技发达、物质丰富”这些关键字眼不难发现;
乙强调工作起点必须要高,要在“资源优、待遇好的大型企业”,看似和前面完全相同,还是有一点细微差别,他看重的是“事业的起点”与人生成就的关联。当然,他理解的“成就”是偏重物质财富还是事业辉煌,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丙强调“先天优势”对成才的重要作用。
应该说,他们所说的,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道理,不能一概否定,而走向另一个极端。但最后加上去的这一句非常明确地告诉考生,他们的这些言论及流露的思想都是错误的:他们更看重外在条件,客观原因,希望坐享其成,却忽视了每个人内在的努力才是争取幸福与成功的决定因素;更糟糕的是,他们只羡慕别人的“有”,只看到了自己的“无”,却不再作任何努力,自怨自艾,这种心理的偏差注定了悲剧的命运。
所以,这则材料作文的核心观点应该是,如何辩证、全面、整体、客观地看待自己。材料虽然写了看人人,但必须落实到如何看待自我。所以,站在哲学的高度,这篇作文应该是谈认识论的问题。
(2)对“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的解读
①材料的核心范围当然是最后这一句:他们都发现了自己的“没”和别人的“有”。这一句是对前面例子的一个总结,也就是说作文必须扣“没”和“有”这两个关键字眼,并且最好由别人的“有”和自己的“无”入手。写作要求中虽然没有“全面理解材料”的说明,但考生只能紧扣最后一句来谈,才能保证切题。
②既是材料作文,提供了言说的对象,考生当然可以就地取材,从这三段内容提取角度,而材料中的省略号也暗示考生可以从其它类似或相关材料出发,只要不脱离材料含意范围即可。
③如果有考生抽象地谈思维方式的问题,针对他们的谈话内容评说什么是错误思维,及其危害,也应该算在题意范围内。
(3)对材料片面和错误的读解
①脱离具体的背景,即别人的“有”和自己的“无”,大谈“有”与“没”的关系,或者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或者只谈自己的“有”与他人的“没”,不与材料中的事例性质相关联,都判为基本符合题意。
②完全脱离作文材料,另起炉灶者,为不符合题意,内容在四等打分。
(4)评分等级的建议
一类卷(48-60分):能够针对材料中的最后一句总结进行分析,在陈述现象的基础上能由浅入深,有深入的思想层面的分析论证的;结构也中规中矩,文体特征清晰。给分在48以上。尤其鼓励老师们给高分,给学生信心,提升语文学习积极性。
二类卷(44-47分):对现象能作简单分析的,但没有纵深挖掘其思想根源,或者只简单提及关于“正确认识自我”的。举例错误者,要酌情扣分。
三类卷(36-43分):仅仅是对材料中三个例子的扩充,而且没有发挥,没有自己的观点,俗称“注水式”作文。
四类卷(36分以下)。
出现错别字,1-2个不扣分,3个扣1分,4个扣2分,5个扣3分,6个以上(含6个)扣4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20分)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全文不足300字,“基础等级”在四等(20分)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点击下载完整版      广东省汕头市实验学校2015届高三语文科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最新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